脊柱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黃韌帶囊腫1例
作者:昆明市中醫醫院骨科 李德光
脊柱黃韌帶囊腫是椎管內一種脊柱退變性病變,發病機制尚不明確,可能是黃韌帶發生退變從而形成,最早由Moile教授在1976年報道,多見于下腰段(L4/5、L5/S1)。黃韌帶囊腫多無特征性的臨床表現,部分表現為腰骶部疼痛,如出現神經根受壓,可引起典型神經根受壓癥狀,表現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似的癥狀,容易引起誤診。我科2019年11月收治1例L3~L5節段減壓融合術后7年L2/3節段出現黃韌帶囊腫及下肢根性癥狀的病例,行側路椎間孔鏡下囊腫切除手術,療效滿意,現報告如下。
臨床資料
患者女性,54歲,退休工人。因“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9月余,加重5個月”于2019年11月27日收入昆明市中醫醫院骨科?;颊?012年因腰椎間盤突出癥行L3/4、L4/5節段椎板減壓、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,術后恢復良好,腰腿痛癥狀消失。9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酸痛,休息可緩解,未予處理;5個月前出現腰痛及右下肢麻木疼痛,疼痛以大腿前方為主,呈進行性加重,口服消炎鎮痛類藥物癥狀無緩解。入院查體:L2/3椎間隙右側旁壓痛,無叩痛,腰部屈伸旋轉活動均明顯受限,右大腿下1/3前內側疼痛、麻木,鞍區感覺正常,右側髂腰肌肌力4級,肛門括約肌肌力正常,右側膝腱反射較對側減弱,右下肢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,直腿抬高試驗陰性,余未見異常。VAS評分:腰痛5分,腿痛8分。JOA評分13分。2019年11月25日腰椎MRI示L2/3水平椎管內右側見一類圓形異常信號影,大小約1.2×1.0×0.8cm,邊界清楚,周圍無明顯浸潤,T1WI呈低信號,T2WI呈較高信號,脂肪抑制像呈高信號,中央偏左側椎間盤突出(圖1a~c),入院診斷:L2/3水平椎管內占位性病變,腰椎術后。
2019年11月28日行側路椎間孔鏡下囊腫切除手術?;颊呷「┡P位,局麻下行L2/3節段側路內鏡下手術,穿刺后置管(圖2a、b),此時工作通道位置偏前,采用鏡下可視化環鋸技術,行背側骨質清理,打開黃韌帶,看到黃韌帶內有類圓形腫物形成(圖3),黃韌帶呈瘢痕樣硬化改變,腫物連同黃韌帶壓迫L3走行神經根,將腫物徹底切除,術中可見腫物內有淡黃色半透明膠凍樣物隨水流流出,黃韌帶與神經根粘連嚴重,松解后直視下見神經根松弛,搏動良好后結束手術(圖4a、b)。手術切口0.8cm,術中出血量約20ml,手術時間65min。術后患者腰痛明顯緩解,右下肢麻木、疼痛消失,術后6h下地行走無不適,次日佩戴腰圍出院,共隨訪4個月,患者腰痛、腿痛癥狀消失,無復發。取出組織行病理檢查結果證實為黃韌帶囊腫(圖5a、b)。
討論
腰椎黃韌帶囊腫在臨床較為少見。好發于中老年人,頸椎、胸椎及腰椎皆可發生,但以下腰椎最為常見,其中又以L4/5節段最為常見,因為在L5/S1節段“坐”在骨盆中相對穩定的前提下,L4/5節段是所有腰椎中活動度最大的。雖然腰椎黃韌帶囊腫目前發病機制仍未明確,但許多學者認為,慢性創傷引起的壓力增加,導致了黃韌帶增生、黏液樣變性、壞死、鈣化和纖維化等改變。由于Ⅱ型膠原沉積和黃韌帶彈性纖維的丟失等因素的影響,進一步影響脊柱穩定,導致囊腫的形成,轉變為更加嚴重的退變。本例患者發病節段位于L2/3,與患者曾行L3~L5節段減壓、固定手術有關,術后L2/3節段應力集中、退變加速,導致黃韌帶囊腫形成。腰椎黃韌帶囊腫無臨床特異性表現,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囊腫的位置、大小以及生長的速度,大多緩慢起病,多行MRI檢查發現,少數病例也可因囊腫內出血急性起病。
腰椎黃韌帶囊腫因其臨床少見及影像學特點,易造成誤診,MRI檢查尤為重要。應仔細查體,同腰椎間盤突出癥、腰椎管狹窄癥、術后鄰椎病等常見病鑒別。還需要與腰椎小關節滑膜囊腫、腱鞘囊腫、椎管內腫瘤相鑒別?;つ夷[、腱鞘囊腫均起源于關節突關節,但病理上有差別;黃韌帶囊腫起源于黃韌帶,囊腫多位于黃韌帶內,較獨立,與小關節無關聯;椎管內腫瘤最常見的是神經鞘瘤,其在MRIT2WI、脂肪抑制象上呈現稍低信號,增強掃描有強化表現。
治療上,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時可行保守治療。有典型臨床癥狀且診斷明確,手術切除是第一選擇,手術的最終目的是徹底減壓受壓的神經根。查閱國內文獻,2000年至今,共有8篇文獻論述黃韌帶囊腫,均為個案報道,其中3例采用全麻下后路椎板開窗減壓術,4例采用全麻下后路椎板切除減壓、椎間植骨融合、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,均病理檢查證實為黃韌帶囊腫,取得了良好療效,短期隨訪無復發。另外1例為腰椎椎間盤突出節段相鄰節段黃韌帶囊腫,采用經皮內鏡下處理,術者描述鏡下見到膠凍粘液樣物質,但術中未能取到組織,無病理學支持。因為腰椎黃韌帶囊腫臨床少見,目前國內學者對其手術方式尚無統一認識,綜合文獻后分為后路減壓融合固定及后路單純開窗減壓兩種,兩種手術方式區別在于是否加用內固定,無論內固定與否,開放手術都避免不了較大的創傷,雖然可以較為徹底地切除囊腫,但后期瘢痕粘連往往難以避免,甚至因瘢痕引起癥狀殘留,手術費用、術中出血、恢復時間也不容忽視。
采用經皮脊柱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黃韌帶囊腫,有如下三個要點:(1)精準的定位及影像學轉換,需要靶向定位與穿刺,設計出穿刺路線,不能偏離,也不能在關節突成型過程中將黃韌帶磨除;(2)通道及操作器械的限制,在內鏡下黃韌帶囊腫難以完整切除,需剪成碎片取出,因為鏡下水介質的存在,囊腫破潰后內部物質隨水流出,因此剪破囊腫時應提前在出水口下方放置無菌紗布,過濾水,留下沖出的囊腫組織,以便留病理學檢查;(3)徹底檢查神經根減壓是否徹底。
總之,采用經皮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黃韌帶囊腫,創傷小,出血少,對脊柱穩定性幾乎不構成影響,局麻手術,在認真設計、仔細操作的前提下,可以達到徹底減壓,獲得同開放手術一樣的效果,為腰椎黃韌帶囊腫手術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。